EDI(Electrodeionization,簡稱EDI)電阻的突然下降,往往預示著系統內部可能出現了多種潛在問題。以下是對這些潛在問題的深入剖析及其相應的解決方案。
首先,我們不得不提及鐵污染的問題。在原水和預處理流程中,若選用了未經內部防腐處理的普通鋼管,這些管道在長時間的使用過程中,極易因腐蝕而釋放出鐵元素。這些鐵元素會溶解于水中,形成諸如Fe(OH)2和Fe(OH)3等化合物。這些化合物一旦吸附在陰、陽離子交換樹脂以及膜上,就會對EDI組件的工作性能造成嚴重影響,導致產水質量下降,電阻值也隨之降低。
其次,有機物膠體的污染同樣不容忽視。低分子量的有機物膠體能夠輕松進入EDI系統,并被組件內的陰、陽離子交換樹脂吸附在骨架網孔和膜表面上。這些有機物不僅會阻礙陰陽離子的置換反應,還會降低水中離子穿透膜的速度,從而導致EDI的工作性能大打折扣,產水的電阻率也相應下降。
再者,反滲透設備的出水質量對EDI系統的運行也至關重要。如果反滲透設備的出水電導率、硬度或變價金屬等指標超出標準,那么這些不合格的進水就會對EDI系統的電阻率產生負面影響。
此外,EDI系統的控制問題同樣值得關注。如果工作電流控制不當,例如電流過大,就會導致水電離產生的H+和OH-離子量過多。這些離子在再生樹脂的同時,還會作為載流離子進行導電,并在移動過程中發生積累和堵塞,從而影響產水水質。
進水中的CO2含量也是一個重要因素。如果CO2含量超過10ppm,就會對EDI系統制備高純水的能力產生不利影響,導致電阻率下降。
當然,除了上述因素外,還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導致EDI電阻的突然下降,如水溫變化、pH值變化、設備線路問題、運行電壓變化、水量超出模塊的最大或最小進水量、進水水質不符合要求以及模塊堵塞或結垢等。